军机处是清雍正时设立的辅佐皇帝办理军政要务的机构,现存军机处舆图448件。这些舆图原来都是官员进呈奏摺中的附件,辅助说明奏报的事项。当奏摺经皇帝硃笔批阅发回原呈奏人后,摺中附件与原摺抄录的副本合并,成为“军机处奏摺录副”,被留置于京师紫禁城内的军机处。这些军机处舆图“现单独存放,分为舆地、江河湖渠、水陆路程、军务战争、行宫、寺庙、矿厂、建筑、陵墓、其他10类”。由于奏摺和舆图分开存放,致使许多舆图的...
内务府是清朝专门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在其下属的造办处有舆图房。庆桂等撰《清宫史续编》卷九七记载:“舆图房掌图版之属,凡中外臣工绘进呈览后,藏贮其中。”舆图房保管的地图多数是各地呈进的舆图,也有少量由画工按图样改画者,诸如康熙“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皇舆全图”、乾隆“十三排内府舆图”等比较珍贵的大型全国总图,都保存在舆图房。舆图房对其收藏的舆图进行登记和编目。现存造办处舆图房舆图目录有:康熙二十...
内阁档案中的舆图。清初,仿前明旧制,置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为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一个中央机构,雍正以后,其权力渐被军机处所夺。内阁下设典籍厅、满本房等掌理档案图籍,即内阁大库档案。其中包括清代中央及地方官员经内阁进呈皇帝的公务文书,主要为题本,以及随题本进呈的各种舆图。题本经内阁典籍厅官员批红后,则称为“红本”。宣统元年(1909)为推行新政,清学部奏请设立京师图书馆(...
兵部(光绪三十二年改为陆军部)档案中的舆图。兵部,曾是清朝掌管全国军事、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考核、升黜、任免的机构,下设职方清吏司,照例有保管舆图之责。现存兵部档案中除文件外,尚有修筑各地炮台、军港之工程图等舆图资料。
咸丰十年(1861)十二月,清政府为处理洋务而成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掌管对外交涉往来、海陆通商、边海疆界划定等诸多事务,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名外务部,保存大量清末涉外档案和地图。譬如:清政府与外国签订历次条约的档案原件,划定边界、租界的划界地图,统称“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档”或前清外交密档。1948年12月21日,南京国民党政府将这批前清外交档案与民国政府外交部档案一并装箱运往台湾收存。2001年,台湾政府...
在明、清地图中有大量黄河、运河全图或黄、淮、湖、运交汇图,反映明、清时期重视黄河下游的防治以保障漕运之国策的实施。这些地图既描绘了不同时期治黄保运的工程场景,也展现了黄河夺淮以后,下游河床从顺直河道变为曲流,曲流经过截弯取直,演变成新顺直河道与牛轭湖并存,再出现新曲流的演化过程。笔者曾对比过十多幅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以前,描绘黄河、淮河、洪泽湖与大运河交汇地区的地图,黄河下游从清江浦经阜宁...
《江防海防图》,明代中后期(1497-1621)彩绘;纸基长卷,纵41.5厘米,横3367.5厘米,锦缎装裱,无图题,图书馆著录为今名。该图自右向左展开,图自江西省瑞昌县开始,卷尾为福建流江水寨。地图描绘了自江西瑞昌向东至上海吴淞口,再转而向南,自金山卫至浙闽交界处而止的沿江、沿海地区的山川、城邑、墩台、烽堠、沙洲、岛屿等地物,内容相当丰富。地图没有使用固定的方向,而是将长江与海岸作为基准线,方向随长卷的展开而转...
《庄浪总镇地里图说》,明代末期(1605-1644)彩绘;绢底折装,每叶纵25厘米,横31.5厘米。图中无方位标,亦无固定方位,一般是将边墙置于下方。该图说采用一图一说的方式,描绘明代末期庄浪镇的山川、城堡、边墙、墩台,以及交通道路等地物。图说则相当详备,记述了庄浪镇、松山新边以及各城堡的位置、与相邻城堡的距离、城堡规模、驻守兵力、所辖墩台、以及防御重点等内容。
《整饬大同左卫兵备道造完所属各城堡图说》,清顺治初期(1644—1648)彩绘;绫纸本,挖镶蝴蝶经折装,每叶开本为纵26.3厘米,横33.1厘米。图三十二幅,说二十九。此图的绘制背景,是作者“奉文”裁革大同左卫道所辖大部分官堡的官弁驻军,汇报工作成果所绘,所以图中继续沿用或作者认为应该沿用的城堡绘为蓝色,而已经废弃或作者认为应该废弃的城堡或建筑绘为黄色。《图说》中屡屡提到“明某年”,城堡名中所带“胡”、“虏”字...
《山东登州镇标水师前营北汛海口岛屿图》,清代中叶(1734-1842)佚名彩绘;纸本折装,共六折,每折纵35.3厘米,横17.8厘米;封面封底红色绫裱,黄色题签。该图以山东省登州府海岸为中心,着重描绘了西起虎头崖,东至威海口成山角,北至北隍城岛这一地区。全图以海为上方,以陆地为下方。图中航行路程以“更”为单位,每更合六十里。从图中贴红注记与绘制内容来看,此图应绘制于增设东汛的雍正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之间,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