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光绪三十二年改为陆军部)档案中的舆图。兵部,曾是清朝掌管全国军事、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考核、升黜、任免的机构,下设职方清吏司,照例有保管舆图之责。现存兵部档案中除文件外,尚有修筑各地炮台、军港之工程图等舆图资料。
《江防海防图》,明代中后期(1497-1621)彩绘;纸基长卷,纵41.5厘米,横3367.5厘米,锦缎装裱,无图题,图书馆著录为今名。该图自右向左展开,图自江西省瑞昌县开始,卷尾为福建流江水寨。地图描绘了自江西瑞昌向东至上海吴淞口,再转而向南,自金山卫至浙闽交界处而止的沿江、沿海地区的山川、城邑、墩台、烽堠、沙洲、岛屿等地物,内容相当丰富。地图没有使用固定的方向,而是将长江与海岸作为基准线,方向随长卷的展开而转...
《整饬大同左卫兵备道造完所属各城堡图说》,清顺治初期(1644—1648)彩绘;绫纸本,挖镶蝴蝶经折装,每叶开本为纵26.3厘米,横33.1厘米。图三十二幅,说二十九。此图的绘制背景,是作者“奉文”裁革大同左卫道所辖大部分官堡的官弁驻军,汇报工作成果所绘,所以图中继续沿用或作者认为应该沿用的城堡绘为蓝色,而已经废弃或作者认为应该废弃的城堡或建筑绘为黄色。《图说》中屡屡提到“明某年”,城堡名中所带“胡”、“虏”字...
《山东登州镇标水师前营北汛海口岛屿图》,清代中叶(1734-1842)佚名彩绘;纸本折装,共六折,每折纵35.3厘米,横17.8厘米;封面封底红色绫裱,黄色题签。该图以山东省登州府海岸为中心,着重描绘了西起虎头崖,东至威海口成山角,北至北隍城岛这一地区。全图以海为上方,以陆地为下方。图中航行路程以“更”为单位,每更合六十里。从图中贴红注记与绘制内容来看,此图应绘制于增设东汛的雍正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之间,反映了...
《京师巡捕五营汛堆配置图》,清代中期(1750-1764),纸本单幅,纵100厘米,横114.2厘米。驻守京城内外的营汛是地图表现的重点,用不同颜色的双线条表示营汛界址,并贴签注记营汛建置、戍守范围、原设和新添衙署、官厅与堆拨的数目,宫苑和内外城只用线条描出范围,并未描绘内部细节。
《乾永保三厅县碉卡图》,清嘉庆年间(1802-1820)彩绘,纸本经折装,共72折,可拼接,每幅图占一个折页,纵25、横28厘米。该图采用中国传统的形象画法描绘湖南省乾州厅、永绥厅与保靖县境内的山川、道路与城、碉、卡、汛等清朝官军驻守据点。此三厅、县地处湖南西部,与苗疆交错,所以清政府在此控制甚严,全图图说甚多,详细叙述了三厅、县的地理位置、战守形势、营汛分防的范围和要害、各碉卡、堡汛数目以及相邻苗寨的情况等...
《泰宁营汛守图》,清代中后期彩绘;纸本,单幅;纵57.2厘米,横94.5厘米。该图用传统的山水画技法描绘了清代四川省泰宁营周边地区。营、塘、汛、卡等军事设施是本图所反映的重点,描绘得相当细致。泰宁营本为泰宁协,创设于雍正七年,置于噶达城。乾隆四十三年,改协为营,移驻化林坪,图上所绘出之阜和右营,即在今汉源县清溪镇。图上所绘之塘、汛、卡,亦都在此二县范围内。其军事布防范围,即在以泰宁营为中心,扼守飞越岭与...
《黑龙江各军驻防图》,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绘制,硫酸纸、墨绘;纵34.2厘米,横45.7厘米,有比例尺,1:285万,有图例。地图详细描绘了清末黑龙江省的大小河流、政区、聚落与驻军信息。图中驻军的番号分为黑省军队和奉军两类。驻军的等级为军—营—哨,此军制为清末新军制中各省巡防队编制。图例中亦标出:“奉军许统领”所部,按统领为新军高级军官职位,此人应系许兰洲,据“光绪三十四年分奉天巡防队主官名单”,其为“...
《吉林常备军附近略图》,宣统年间(1909-1910)墨绘,单幅,有图例,纵60厘米,横43.2厘米。比例尺为1:100,00,有方向针,上北下南。该图描绘地域与《吉林省城拟开商埠规划图》相仿,图中突出表现了“吉林陆军营盘”,应为筹建吉林陆军而绘制。图中所描绘的吉林陆军营盘、农工商局、银元厂、铁路公司、巡警局、提法司等建筑,都体现了清末新政的成果。图中所呈现的吉林省巡警总局设于1905年,吉林提法司设于1907年,铁路公司位...
《马兰镇属四至八到相距里数图册》,清咸丰元年(1851),穆隆阿彩绘;蓝色纸封,图题贴红;册装,共18叶,每页纵24.7厘米,横47.6厘米。采用一说一图的形式。根据光绪《遵化通志》的记载,绘制者穆隆阿是镶黄旗汉军人,咸丰八年任马兰镇总兵。图册共绘制马兰镇总图及遵化营、蓟州营、曹家路、黄花山营图,共五幅,线装。图册采用形象化的符号法进行描绘,重点在突出陵寝、城堡、长城、门隘、道路、桥梁、铺递、营汛、村庄等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