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是清雍正时设立的辅佐皇帝办理军政要务的机构,现存军机处舆图448件。这些舆图原来都是官员进呈奏摺中的附件,辅助说明奏报的事项。当奏摺经皇帝硃笔批阅发回原呈奏人后,摺中附件与原摺抄录的副本合并,成为“军机处奏摺录副”,被留置于京师紫禁城内的军机处。这些军机处舆图“现单独存放,分为舆地、江河湖渠、水陆路程、军务战争、行宫、寺庙、矿厂、建筑、陵墓、其他10类”。由于奏摺和舆图分开存放,致使许多舆图的...
兵部(光绪三十二年改为陆军部)档案中的舆图。兵部,曾是清朝掌管全国军事、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考核、升黜、任免的机构,下设职方清吏司,照例有保管舆图之责。现存兵部档案中除文件外,尚有修筑各地炮台、军港之工程图等舆图资料。
在明、清地图中有大量黄河、运河全图或黄、淮、湖、运交汇图,反映明、清时期重视黄河下游的防治以保障漕运之国策的实施。这些地图既描绘了不同时期治黄保运的工程场景,也展现了黄河夺淮以后,下游河床从顺直河道变为曲流,曲流经过截弯取直,演变成新顺直河道与牛轭湖并存,再出现新曲流的演化过程。笔者曾对比过十多幅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以前,描绘黄河、淮河、洪泽湖与大运河交汇地区的地图,黄河下游从清江浦经阜宁...
《江防海防图》,明代中后期(1497-1621)彩绘;纸基长卷,纵41.5厘米,横3367.5厘米,锦缎装裱,无图题,图书馆著录为今名。该图自右向左展开,图自江西省瑞昌县开始,卷尾为福建流江水寨。地图描绘了自江西瑞昌向东至上海吴淞口,再转而向南,自金山卫至浙闽交界处而止的沿江、沿海地区的山川、城邑、墩台、烽堠、沙洲、岛屿等地物,内容相当丰富。地图没有使用固定的方向,而是将长江与海岸作为基准线,方向随长卷的展开而转...
《庄浪总镇地里图说》,明代末期(1605-1644)彩绘;绢底折装,每叶纵25厘米,横31.5厘米。图中无方位标,亦无固定方位,一般是将边墙置于下方。该图说采用一图一说的方式,描绘明代末期庄浪镇的山川、城堡、边墙、墩台,以及交通道路等地物。图说则相当详备,记述了庄浪镇、松山新边以及各城堡的位置、与相邻城堡的距离、城堡规模、驻守兵力、所辖墩台、以及防御重点等内容。
《整饬大同左卫兵备道造完所属各城堡图说》,清顺治初期(1644—1648)彩绘;绫纸本,挖镶蝴蝶经折装,每叶开本为纵26.3厘米,横33.1厘米。图三十二幅,说二十九。此图的绘制背景,是作者“奉文”裁革大同左卫道所辖大部分官堡的官弁驻军,汇报工作成果所绘,所以图中继续沿用或作者认为应该沿用的城堡绘为蓝色,而已经废弃或作者认为应该废弃的城堡或建筑绘为黄色。《图说》中屡屡提到“明某年”,城堡名中所带“胡”、“虏”字...
《山东登州镇标水师前营北汛海口岛屿图》,清代中叶(1734-1842)佚名彩绘;纸本折装,共六折,每折纵35.3厘米,横17.8厘米;封面封底红色绫裱,黄色题签。该图以山东省登州府海岸为中心,着重描绘了西起虎头崖,东至威海口成山角,北至北隍城岛这一地区。全图以海为上方,以陆地为下方。图中航行路程以“更”为单位,每更合六十里。从图中贴红注记与绘制内容来看,此图应绘制于增设东汛的雍正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之间,反映了...
《铜山海口港汊地舆图》,清嘉庆五年(1800)之后彩绘;纸本单幅,纵68.3厘米,横114.2厘米,图背贴红题签;视角上是以海为上方,从陆地角度看海洋。该图以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东山岛为中心,地名方位并不固定,应是以航路为中心向两岸审视。此图文字标注非常详细,尤其突出表现描绘内容的海防价值。在港口处,往往会记录涨潮退潮时的水深与是否可停泊的关系,水的深度用“托”来衡量。
《甘肃舆图》,清代中期(1791-1820)彩绘,纸本长卷,分切为四条幅,每幅纵34.7厘米,横127.1厘米;虽未标方向,但从内容来看,每卷都上南下北,由东向西拼接。 该图运用形象化的符号法,描绘了清代甘肃省的山川、湖泊、建置、城镇、驿站、营垒、关隘、哨卡、部族分布、寺庙、道路等丰富的内容。图中并无大段文字图说,但所表现内容亦相当丰富,尤其是今川西、甘南和青海的各部族,其名称与驻牧分地非常详尽,是很有价值的史料...
《新疆全图》,清代道光后期(1821-1830)佚名彩绘,纸本长卷,纵48.7厘米,横179.4厘米。地图运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技法,表现了清代新疆地区的城镇、驿路、山脉、河流、湖泊、村镇、部族分布,注记了职官、驻军等信息,绘制精美,技法成熟。图上文字注记亦为一大特色,包含丰富信息,如甘肃安西州龙王庙处注记为:“安西州西北八站水极苦,人不能食,过客俱于龙王庙井中取水,直带至长流水方止,其井中之水虽千人取之不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