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馆收藏号:舆621,图上的图名红底墨书于图上缘的框外,亦无「图」字。清康熙,纸本墨绘设色,纵62.1厘米,横73.2厘米,方位书于图框外。图内画以过京师之经线为0(度)经线的经纬网格,图的边框写有经纬度,全部用阿拉伯数字,不用汉字。 府治画黄色实心蓝方框表示,州治以红色实心方框表示,县城用蓝色实心方框表示。卫、所、营、司画蓝色小方框表示,墟、驿、塘、铺以蓝点表示。
一档馆收藏号:舆图851,清康熙,纸本墨绘设色,画赭红边框,用汉字注记经纬度数。画以过京师之经线为中经线的经纬网,经度:二十八度至十六度(脱「西」字),纬度:二十六度至三十三度。山岭,画三角山形符号,涂青绿色;水系,不画岸线。此图东部与云南、四川接界,标「永寜府」。西部标「罗西噶尔」、「绫滩」。前藏拉萨、后藏日喀则均用用红色方框□标志,其他地方聚落用红色圆圈 ○ 表示。羊卓雍湖,画湖中岛屿,岛上绘山...
《皇舆全览图》木刻印本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在测量图稿的基础上重新誊绘,然后刊刻木质图版,用墨刷印。图上画以穿过京师的本初子午线为中经线的经纬网,此图的地理要素主要描绘山岭和水系的分布,以及府、州、县治所和部分卫所的位置,不表现道路或其他内容。其中分为可拼合的全国总图,每幅不具图名,以及每幅各具图名的分幅图。 一档馆收藏号:舆图607,清康熙木刻本,永寜卫(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增注「...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着一套纸本墨绘设色《皇舆全览图》分幅本,与前文所述的誊绘本、木刻本比较,图面覆盖范围、标绘内容均一致,经纬度全用汉字注记。表示山岭的山型符号的画法,各省全图均有差异,推断系画工根据出自不同之手的测图时的图稿摹绘,而每幅图上有用墨笔书写的图文则是与其它版本康熙图最重要的区别。由于图内标「仪真县」、「真定府」,没有改成仪征和正定府,显然不是雍正登基以后的摹绘本,而应是造办处舆...
阅读古地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现存明清以明代罗洪先(1504~1564年)《广舆图》为代表的系列地图中,包括来华耶稣会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14~1661年)《鞑靼战纪》(De Bello Tartarico)一书的附图(Sitvs Provinciarvm Imperil Sinic),以及《中国新图志》(亦称《中国新地图集》)(Novus Atlas Sinensis)的《舆地总图》和四川舆图部分,十九世纪上半期朝鲜人绘制的《中国图》中,四川境内无一例外地,都画有一个极...
阅读古地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现存明清以明代罗洪先(1504~1564年)《广舆图》为代表的系列地图中,包括来华耶稣会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14~1661年)《鞑靼战纪》(De Bello Tartarico)一书的附图(Sitvs Provinciarvm Imperil Sinic),以及《中国新图志》(亦称《中国新地图集》)(Novus Atlas Sinensis)的《舆地总图》和四川舆图部分,十九世纪上半期朝鲜人绘制的《中国图》中,四川境内无一例外地,都画有一个极...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镇馆之宝”《四川全图》,2011年四川省古籍再造善本改称《清初四川通省山川形胜全图》并编排序号。本文通过考证《四川全图》与方志图的源流关系,推论清代四川舆图排序的通例,重新对图目进行了整理。认为《四川全图》极可能缺少全省总图1幅;绘制时间当为乾隆十三年九月至十四年二月(1748~1749年)间,即董邦达为母服丧期间夺情起复,至第一次平定大金川战役结束。《四川全图》对研究第一次平定金川战役全川...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镇馆之宝”《四川全图》,2011年四川省古籍再造善本改称《清初四川通省山川形胜全图》并编排序号。本文通过考证《四川全图》与方志图的源流关系,推论清代四川舆图排序的通例,重新对图目进行了整理。认为《四川全图》极可能缺少全省总图1幅;绘制时间当为乾隆十三年九月至十四年二月(1748~1749年)间,即董邦达为母服丧期间夺情起复,至第一次平定大金川战役结束。《四川全图》对研究第一次平定金川战役全川...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镇馆之宝”《四川全图》,2011年四川省古籍再造善本改称《清初四川通省山川形胜全图》并编排序号。本文通过考证《四川全图》与方志图的源流关系,推论清代四川舆图排序的通例,重新对图目进行了整理。认为《四川全图》极可能缺少全省总图1幅;绘制时间当为乾隆十三年九月至十四年二月(1748~1749年)间,即董邦达为母服丧期间夺情起复,至第一次平定大金川战役结束。《四川全图》对研究第一次平定金川战役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