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
至元二年,授都水少監。守敬言:「舟自中興,沿河四晝夜至東勝,可通漕運。及見查(洎)〔泊〕 [1] 、兀郎海,古渠甚多,宜加修理。」又言:「金時,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蘆溝一支,東流穿西山而出,是謂金口。其水自金口以東,燕京以北,灌田若干頃,其利不可勝計。兵興以來,典守者懼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視故蹟,使水得東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廣京畿之漕。」又言:「當於金口西,預開減水口,西南還大河,令其深廣,以防漲水突入之患。」帝善之。
至元二十七年,運副馬之貞言:『至元十二年,丞相伯顔訪問自江淮達於大都河道。之貞乃言宋、金以來汶、泗相通河道。郭都水按視,可以通漕。二十年,中書省奏委兵部李尚書等開鑿擬修石牐十四。二十一年,省委之貞與尚監察等同相視,擬修石牐八、石堰二。除已修畢外,有石牐一、石堰一、堽城石堰一,至今未修。』之貞又言:『據汶河堽城二牐、一堰,泗河兖州牐堰。濟州城南牐,乃會通河上源之喉襟。去歲堽城汶河土堰、兖州泗河土堰衝決,宜移文兖州、泰安州僉夫修築。又被水衝壞梁山一帶隄堰,走洩水勢,通入舊河,致新河水小,糧船滯澁,乞移文斷事等官轉下東平路修築,上流撥屬河淮漕司,下流屬之貞管領、若已後新河水小,直下濟州監牐官並泰安、兖州、東平修理。據兖州石牐一、石堰一、堽城石牐一,合用材物已行措置完備,乞移文江淮漕司修築。其泰安州、梁山一帶隄岸,濟州牐等處,雖撥屬江淮漕司,今後如水漲衝決隄堰,仍乞照會東平、濟寧、泰安,如承文字,亦仰奉行。』
至元二十七年四月,都漕運副使馬之貞言:
准山東東西道宣慰使司牒文,相視兖州牐隁事。先於至元十二年,蒙丞相伯顔訪問自江淮達大都河道,之貞乃言,宋、金以來,汶、泗相通河道,郭都水按視 [1] ,可以通漕。於二十年中書省奏准,委兵部李尚書等開鑿,擬修石牐十四。二十一年省委之貞與尚監察等同相視,擬修石牐八、石隁二,除已修畢外,有石牐一、石隁一、堽城石隁一,至今未修。據濟州以南,徐、邳沿河縴道橋梁,二十三年添立邳州水站,移文沿河州縣,修治已完。二十三年調之貞充漕運副使,委管牐接放綱船。沿河縴道,元無崩損去處,在前年例,當麻麥盛時,差官修理縴道,督責地主割刈麻麥,並滕州開決稻隁,泗源磨隁,差人於吕梁、百步等谼,及濟州牐監督江淮綱運船隻,過谼出牐,不令阻滯客旅,苟取錢物。據新開會通並濟州汶、泗相通河,非自然長流河道,於兖州立牐隁,約泗水西流,堽城立牐隁,分汶水入河,南會於濟州,以六牐撙節水勢,啓閉通放舟楫,南通淮、泗,以入新開會通河,至於通州。
近去歲四月,江淮都漕運使司言,本司糧運,經濟河至東阿交割,前者濟州運司,不時移文瀕河官司,修治縴道,若有緩急處所,正官取招呈省,路經歷、縣達魯花赤以下就便斷罪。今濟州漕司革罷 [2] ,其河道撥屬都漕運司管領,本司糧運未到東阿,凡有阻滯,並是本司遲慢。迤南河道,從此無人管領,不時水勢泛溢,隄岸摧塌,澀滯河道。又濟州牐,前濟州運司正官親臨監視,其押綱船户不敢分争。即目各處官司差人管領,與綱官船户各無統攝,争要水勢,及攙越過牐,互相毆打,以致損壞船隻,浸没官糧。擬將東阿河道撥付江淮都漕運司提調管領,庶幾不誤糧運。都省准焉。
又准江淮都漕運司副使言,除委官看管牐隁外,據汶、泗、堽城二牐一隁、泗河兖州牐隁、濟州城南牐,乃會通河上源之喉衿,去歲流水衝壞堽城汶河土隁、兖州泗河土隁,必須移文兖州、泰安州差夫修閉。又被漲水衝破梁山一帶隄隁,走洩水勢,通入舊河,以致新河水小,澀糧船,乞移文斷事等官,轉下東平路修閉。上流撥屬江淮漕運司,下流屬之貞管領。若已後新河水小,直下濟州監牐官,並泰安、兖州、東平修理。據兖州石牐一所、石隁一道,堽城石牐一道,合用材物已行措置完備,必須修理,雖初經之貞相視會計,即令不隸管領,乞移文江淮漕司修治。其泰安州堽城安、梁山一帶隄岸,濟州牐等處,雖是撥屬江淮漕司,今後倘若水漲,衝壞隄隁,亦乞照會東平、濟寧、泰安,如承文字,亦仰奉行。又東阿、須城界安山牐,爲糧船不由舊河來往,江淮所委監牐官已去,目今無人看管,必須之貞修理,以此權委人守焉。
[1] 郭都水按視郭都水指當時任都水監的郭守敬。詳見《元史·郭守敬傳》。
[2] 今濟州漕司革罷據《元史·本紀》,至元十三年正月穿濟州漕渠,置漕司,至元二十五年二月改濟州漕運司爲都漕運司。至元二十六年九月罷濟州漕運使司。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監郭守敬奉詔興舉水利,因建言:『疏鑿通州至〔大〕都河。改引渾水溉田,於舊牐河 [1] 蹤跡導清水,上自昌平縣白浮村引神山泉 [2] ,西折南轉,過雙塔、榆河、一畝、玉泉諸水 [3] ,至西〔水〕門入都城,南匯爲積水潭,東南出文明門,東至通州高麗莊入白河。總長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塞清水口一十二處,共長三百一十步。壩牐一十處,共二十座 [4] ,節水以通漕運,誠爲便益。』從之。
[3] 諸水關於諸泉名稱的記載詳見《元一統志》:『上自昌平白浮村之神山泉,下流有王家山泉,昌平西虎眼泉,孟村一畝泉、西來馬眼泉、侯家莊石河泉,灌石村南泉,榆河温湯龍泉,冷水泉,玉泉諸水畢合』。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中書右丞馬速忽等言:『金水河所經運石大河 [1] 及高良河 [2] 、西河俱有跨河跳槽一〕,今已損壞,請新之。』
[1] 運石大河疑爲至元初年郭守敬所開『運西山木石』的金口河向北的一條支流。此時還有水通流,至大德年間才堵塞上源。如此才可能與東西流向的金水河相交。
至元三十一年,世祖崩,成宗即位。平章鐵哥奏:『太湖、澱山湖昨嘗奏過先帝,差倩民夫二十萬疏掘已畢。今諸河日受兩潮,漸致沙漲,若不依舊宋例,令軍屯守,必致坐隳成功。臣等議,常時工役撥軍,樞府猶且恡惜 [1] ,屯守河道用軍八千,必辭不遣。澱山湖圍田賦糧二萬石,就以募民夫四千,調軍士四千與同屯守。立都水防田使司,職掌收捕海賊,修治河渠圍田。』命伯顔察兒暨樞密院議畢聞奏。